大河之“美”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運城實踐·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 在落日余暉映照下,地處黃河和汾河交匯處的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移民新區初現規模,呈現一片生態宜人景象。 廟前村是萬榮縣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去年以來,該村狠抓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了望河臺、雕塑園、萬畝荷花等人文景觀,高標準規劃了108套移民新居,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記者 閆鑫 攝 大河湯湯,日月輪轉。 古老黃河在運城進入歷史新境界,展開歷史新畫卷。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市制訂實施“五條綠色生態走廊”工作方案。其中,“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以沿黃河8縣(市)為重點,結合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創建,實施沿黃美麗鄉村“1+5”工程(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為引領,打造“特優農業、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五大基地),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為紐帶,串聯沿線生態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鄉村旅游資源,創新“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模式,促進交旅、農旅、文旅等融合發展。 到2025年,全市將創建200個左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痉洞?,與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及主干道串點成線、連片成帶,形成示范效應,推動鄉村振興,形成獨具晉南特色的黃河文化風情體驗帶。 2021年,全市共實施了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項目151個,總投資173.39億元,計劃完成投資30億元。全年共開工項目144個,開工率95.36%,完成投資41.07億元,投資完成率136.9%,超額完成年初計劃目標。其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完成建設253公里,達到年度任務246公里的103%,完成進度排名全省第一;啟動實施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建設行政村65個,完成投資2.36億元。 截至2022年3月底,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仍開工項目66個,開工率62.86%,完成投資6.16億元,投資完成率20.53%。 一個“生態優先、發展率先”的“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圖景,映入人們的眼簾、進入人們的視野。 “特”“優”農業 “全鏈”升級 “美”在筋骨 農業,探索“未來模樣”! 置身臨猗縣北景鄉西村的智慧果業技術集成中心,整個園子里竟看不到一個果農。 “有了物聯網技術,蘋果種植靠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我一個人就可以同時管理上百畝果園?!眻@主王社民拿著手機介紹。 記者看到,智慧果園把物聯網技術與標準化生產相結合,運用果業智能監控系統,打造了智能高效水肥一體灌溉、農藥自動噴灑、實時氣象和土壤信息記錄,以及全程視頻監控四大系統?!斑@樣的技術在我的園里已應用3年多了,便捷實用,特別輕松?!?/p> 果品電商、林下旅游等以果業為主體派生的新業態不斷呈現;以“機器換人”為方向的果業機械化耕作管理模式發展迅速;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智慧果業發展勢頭強勁…… 孟夏時節,萬物并秀。行走在果鄉臨猗,你會發現隨著一批果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方式的應用和推廣,一個果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進入“換裝”果業新時代的新臨猗正厚積薄發。 沒有品種的革命,就不會有果業的“換裝”。 在位于北景鄉西村的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里,記者目睹了先進的蘋果無土育苗方式。在偌大的無土栽培車間,一個個營養杯基里的蘋果苗木在培育生長,嚴格的空氣濕度和溫度控制為其提供了保障。 “通過這種育苗方式,一是大大縮短蘋果育苗周期,二是可以實現工業化、流水化生產,以滿足市場的新品種需求?!痹摽h果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現在,臨猗已被確定為蘋果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全縣已組建了由院士帶隊的科研團隊。通過良種繁育這個突破點,臨猗正成為全國蘋果苗木的良種庫、發展的新引擎。 早上6點半,永濟市蒲州鎮楊馬村,沐浴著朝陽,一張漁網撒向空中、落入水面。不一會兒,漁網中魚兒滿滿。穿著捕魚服的工人快速從網中揀出符合售賣標準的鯉魚和草魚。 魚塘旁邊的小路上,停著四五輛貨車正在等待接魚。這些被分揀出的魚兒將被直接銷往太原。 “今年是賣魚最好的一年,賣一年頂過去賣五年?!濒~塘的主人魚養心話語中難掩興奮。 魚養心在村里承包了30畝魚塘,養魚給他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我從手機上可以實時監測魚塘的情況,下飼料、增氧等都可以通過手機輕松完成?!濒~養心給記者展示他的“新玩意”。 智能化養魚,不僅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還為魚養心每年減少4萬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同時,因為科學化養殖,魚塘的畝產量比過去增加了1000多公斤。 “今年魚價是最好的一年,每斤能賣到9塊多,所以我們干勁很大。2018年年底沿黃一號旅游公路修起來后,交通便利多了,越來越多的客商也愿意過來?!濒~養心對養魚越來越有信心。 這里正在建造一座船塢造型的魚宴餐廳,政府投資百萬余元的室內室外垂釣池正在規劃中。隨著養殖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魚的文章越做越大。 一個園、一個站、一個人的變化,折射一座城市的新追求、新探索、新實踐。 圍繞“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特優農業”建設,我市還實施了“百十萬”糧安工程,建設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十萬畝玉米高粱基地、萬畝水稻基地,加快推動永濟、河津、萬榮、平陸、臨猗、芮城等縣(市)50萬畝小麥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萬榮、臨猗、永濟、芮城等縣(市)3.6萬畝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良種攻關、品牌創建等工程項目建設。 同時,大力發展特優品牌水產養殖,推動河津、萬榮、臨猗、永濟、芮城、夏縣、垣曲等縣(市)的龍門鯉、河東鱸、中華鱘、黑魚、娃娃魚等水產基地建設。推動沿黃8縣(市)特色農產品貿易區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采摘園、農家樂,配套完善農產品購銷點、交易市場、貯藏加工、冷鏈物流等,構建“農田—餐桌”農產品產銷新模式。 農業,已然從“初級產品”向“生態產品”轉型,從“原字號經濟”向“全鏈條經濟”轉型。 生態“短板” 漸成“強項” “美”在顏值 農村,確立“生態信仰”! 芮城縣大王鎮南辿村的小荒坡上,工人在搶抓工期植樹造林,南辿村村民劉秀珍每天都能看到這里熱火朝天的作業場景。 說起南辿村正在發生的變化,劉秀珍如數家珍。 “村里這一片小荒坡,就不敢遇到下雨天,尤其到夏天雨季,一下雨這泥沙就沖下來,沖到這黑龍澗河道里,全流進黃河了。有時候雨特別大,還有暴發山洪的危險?!眲⑿阏渲钢钠孪碌暮拥勒f,“現在他們成天在這里種樹,不僅我們村里的環境好了,也能治一治山洪對我們老百姓的危害?!?/p> 南辿村過去是生態環境較脆弱地區之一,山洪溝較多,水土流失嚴重。山洪裹挾大量泥沙泄入是造成南辿村一帶泥沙淤積、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為了遏制這一帶土地沙化嚴重、山洪多發、泥沙入黃,守住水清底線,芮城縣在黑龍澗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這一工程,既能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村容更整潔、人居更舒適、生活更富裕的美麗鄉村愿景,又為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芮城縣水利局副局長王迎澤介紹,該縣水利部門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為重點,堅持預防保護和綜合治理并重原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布設各項防治措施:在黑龍澗流域太平莊附近栽植花椒及柿子經濟林73.23畝;在黑龍澗流域兩側種植側柏60萬株,開展水保林建設……多措并舉構建起生態流域的綠色屏障。 黑龍澗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后,不僅有效遏制泥沙入黃、保證黃河水質,還將為黑龍澗流域村民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車行孫吉鎮黃河沿岸,記者仿佛來到“綠色長廊”。 岸邊的土崖不再是光禿禿的,放眼望去,整個沿河一帶的岸邊都披上了層層綠裝,形成了一道美麗的綠色景觀廊道。綠色的樹木林帶和奔騰的黃河水相映生輝,構成一幅美麗的綠色生態畫卷。 黃河的保護離不開沿岸水土的保持。近年來,臨猗縣通過實施污水處理、國土綠化、通道綠化提升等一系列重點項目,持續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建設力度。2021年,該縣投資1.53億元對沿黃公路沿線的林帶、山體、過境街道、村莊進行了綜合生態治理,力求實現綠化、彩化和財化。 在沿岸綠化建設中,工程量最大的當屬山體綠化。山體整體綠化項目,采用推土疊臺的方式處理山體破壞面,每層臺地高差在2.5米至3米間,坡度60度,臺面寬兩米,栽植金葉榆、白皮松、金枝槐、紫葉李等。目前,綠化面積達到21萬平方米,使裸露的山體重現自然活力,實現了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兩側,臨猗縣堅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簡潔明快”的原則,栽植國槐、復葉槭、金葉榆、雪松等,為群眾提供優美、舒適、安全的外部環境,營造一種“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車旅感觀。 芮城、臨猗的改變,是“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生態保護”,就是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原則,通過實施重點河、湖、庫生態修復和沿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改善汾河、涑水河等入黃支流水質。 目前,我市正大力實施“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風景道示范工程”,在岸線和公路沿線之間規劃建設防風固沙林帶,以高水平治理、高標準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汾河干流生態修復與保護一期工程、萬榮汾河入黃口生態景觀及修復保護工程等十大生態保護項目,按時序順利推進。 同時,我市大力發展國家儲備林建設,積極推進荒山、荒溝綠化,實施沿黃河濕地群系統建設,增加黃河自身水調節能力。 農村,已然從“盼溫飽”向“盼環?!鞭D變,從“求生存”向“求生態”轉變。 轉身“網紅” “雙富”“雙貴” “美”在氣質 農民,生長“高貴心靈”! 在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黃河岸邊,海內祠廟之冠——后土祠之北,黃河文化雕塑博覽園吸引了諸多外地游客的目光。特殊的地理位置、令人無限遐想的雕塑作品、自然清新的濕地空氣、健康奔跑在山野中的暢快淋漓,使黃河文化雕塑博覽園一時間成為周邊最火的“網紅打卡基地”。 漫步在農耕文化博覽館農耕文明主題園中,我們遇見不同材質、體量、風格、趣味的雕塑作品,既有以具象形態傳達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的類型,也有以裝飾、風格化的形式描繪農耕文明場景和生活樂趣的類型,還有以抽象化、裝置化的方式提煉傳統文化精神、傳遞倫理價值觀的類型。 每一座雕塑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人們駐足于雕塑前仰望,孩童們圍繞著雕塑游玩,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在歷史中徜徉…… 這里,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恣意流淌在黃河母親的臂彎,給人視覺與心靈帶來雙重震撼。 我市圍繞“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文旅融合”,構建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由此可見一斑。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文旅融合”,就是通過整合沿黃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景觀、豐富業態、疊加功能,從而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全力建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國家精品旅游示范帶。 早上8點,走在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的主巷道上,柏油路干凈整潔,多功能吸塵車正在工作,綠化箱子整齊排列,騎著電動車、自行車的村民往來穿梭…… 行走其間,宛如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人氣”旺旺。 西磑村背靠巍峨的呂梁山,南邊是運城盆地,209國道和稷西公路從村中縱橫穿過,素有“旱碼頭”之稱。 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推進,不少村莊成了“空心”,而西磑村卻人氣滿滿,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近年來,村里主要在‘留住人’上下功夫。村里對小學進行了重建提升,對幼兒園進行了高標準改造,對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了提升改造?!蔽鞔o村村委會主任薛民說,“還修建了日間照料中心,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使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p> 薛民介紹,目前,村里自來水24小時供水,“煤改電”全覆蓋,還規劃建設了兩個停車場、4所公廁,修建了小游園、小廣場、籃球場、乒乓球館等,安裝健身器材,全方位滿足村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質。 生活便捷能使人“留下來”,產業興旺才能使人“留得住”“留得久”。 “我們盤活現有養殖合作社和養車合作社,出資50萬元作擔保,聯合共青團河津市委、河津農商銀行樊村支行,授信100萬元成立青年創業基金,支持年輕人創業?!毖γ裾f,“同時,搭建服務平臺,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政策、科技等方面的綜合咨詢服務?!?/p> 此外,西磑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不僅保護老建筑,還注重文化傳承。 經過多年建設,西磑村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群眾生活幸福指數高,被評為河津市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現在,村里就像城里一樣,生活便捷,有保障、有品質,村民愿意留下來?!蔽鞔o村黨支部書記薛龍志說,“村里人氣越來越旺了。全村2630口人,常住人口達2300人,吸引很多外地人來參觀學習?!?/p> 西磑村“密碼”,在于既保留農村原生態,又引入現代生活方式,既有現代文明之便,又具田園風光之美,還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實現了農村生活和現代社會完美的結合。 這里的村民,不只追求物質富裕,更追求精神“富有”,讓自己“雙富”起來;不只追求富貴,更追求“高貴”,讓自己“雙貴”起來! “密碼”不只西磑村獨有。 我市通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美麗鄉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瞄準“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建設目標,全面落實《運城市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實施方案》,將沿黃村莊打造成為鄉村治理體系完善、農村生態環境優美、農民生活幸福美滿的美麗鄉村示范帶。 農民,已然從“受益者”向“參與者”轉軌,從“算個人賬”向“算綜合賬”轉軌。 一個全綠、深綠、厚綠,水潤、水美、水興,養眼、養心、養人的“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正成為“沿黃美好生活增長帶”。
編者按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此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我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新使命,“示范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
市第五次黨代會把建設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牽引。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職責使命,在全省率先制訂出臺方案,謀劃滾動實施“雙十工程”,著力打造“五條綠色生態走廊”,全面鋪開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越是面臨困難挑戰,越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進一步強化工作舉措,突出工作重點,在六大方面作出示范,全力推動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目前,要素在匯聚,項目在落地,產業在發力,我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勢如虹、風更勁,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邁向新境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在歷史性地塑造運城。
為了全面反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運城實踐,全面展示我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新氣象,《運城日報》今起陸續推出“建設五條綠色生態走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運城實踐”系列報道,分別為“大河之‘美’”“大河之‘綠’”“大河之‘新’”“大河之‘光’”“大河之‘融’”“大河之‘?!?。敬請關注。
來源:運城新聞網
> 資訊列表 > 正文
- 06-01 ? 熱點關注|唐詩宋詞里的端午
- 06-01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西陰文化的歷史路徑與璀璨遺存
- 06-01 ? 盬池溢彩!跟著七彩鹽湖夢回唐代!
- 06-01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千年鹽湖風景如畫
- 06-01 ? 我的運城|層層梯田麥浪滾滾
- 05-30 ? 我的運城|喜看麥田千重浪 又是一年豐收時
- 05-30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大河之“融”
- 05-27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稷山:千年板棗林萬畝棗花香
- 05-27 ? 運城市僑聯機關黨員在包聯小區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活動
- 05-25 ? 風光無限·晉在眼前丨“山西好風光”運城站城市品牌周上線啦!
- 05-24 ? 山西發布11市精品旅游線路!代表運城出場的是……
2022/5/10 9:28:00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大河之“美”